寫作,一直是一種療傷的方法。
我難過的時候,我寫作,然而快樂的時候,卻多半什麼也寫不出來。
或許,苦悶滋養靈魂,化成了文字。
於是血流不止時,我寫作,文字自指間流洩而出的時候,我也同時被療癒了。
原來寫,不只是為了寫,更是為了那顆受傷的心。
導演:
韋家輝
主演:
劉青雲,林熙蕾,閻清,谷祖琳,黃文慧
片長:
85分鐘
日期:
2009-08-01
人死後會往哪裡?…鬼是什麼?…世界有鬼嗎?人類對死後的世界全然陌生,卻充滿想像...
十年前的一次車禍,讓12歲的湯樂兒(Melody),失去爸爸湯有亮(Tony)(劉青雲飾),自此跟媽媽程希文(Mandy)(林熙蕾飾)、5歲弟弟湯樂童(Oscar)相依過活,十年過去,長大了的湯樂兒(Melody)(閻青飾),發覺媽媽依然非常掛念爸爸,一直活在傷痛中,決定跟媽媽和弟弟一起創作小說,讓媽媽寄情小說,借小說療傷,讓爸爸在小說中的世界「再生」,跟爸爸再一次「團聚」……
小說跟現實是一個相反的世界,相同的車禍,結果是爸爸活下來,湯樂兒跟媽媽和弟弟卻在意外中死去,爸爸同樣非常掛念妻兒,也想到寄情寫小說,創作出一個有鬼的小說世界,讓妻兒回來,跟自己「團聚」…
寫書,可以滿足看書人的夢,也同時可以讓寫書人面對夢魘,媽媽和爸爸在不同的世界,逐漸從喪親的傷痛中康復,走出暗霾…
創作的世界可以隨心所欲,現實卻是變幻無常,媽媽和弟弟在突如其來的意外中死去,獨留湯樂兒一個活在世上,憤怒、無助的湯樂兒,執著要媽媽和弟弟「再生」,再一次借小說,讓媽媽和弟弟「再生」…
小說裡,湯樂兒挑戰死神,攪亂生死,讓陰陽永隔的一家四口,在「往生的世界」圍聚,寫作過程再一次發揮療傷作用,湯樂兒情緒得以渲洩,最後終於放棄自殺…
雖然湯樂兒到最後還不知道,誰定生死?是誰在編寫世人的命運?世界是否有神?有鬼?...但卻肯定知道:「已死的靈魂,會因在生者對他們的思念而『再生』!」
---
那天我看了《再生號》,眼淚汩汩流出,不只為了那些失去,更是因為一種感同身受。
故事以兩條線開展下去,最後又奇妙的結合在一起,我欣賞這部電影的創新!
也能夠體會劇中主角藉由寫作撫平心中傷痛的感受。
因為我知道,寫完,我就不哭了,我有我自己的人生要走。
無論是大三那次失戀後寫下《這只是一個故事而已》,或者最近寫下的〈知足〉。
我都能感受到,因為不捨失去的思念,而在文字中使其「再生」的疼痛與美麗。
故事從一場車禍開始,「相不相信世界上有鬼?」成了一個疑問。
順著這條線開展下去,出現了兩個世界。
而兩個世界竟然互相的連結甚至又結合在一起。
特殊的故事情節,刻劃人性脆弱的那部分。
我覺得是一部催淚又值得思考的好片呀!
------以下有情節雷,誤觸------
故事從一場車禍,一個小小的問題開始:「這世界上有沒有鬼?」
從這個場景開始,我已經有些泛淚,親人的離去,構成了極大的傷痛。
媽媽無法釋懷,自己也變成盲人,這樣生活著的湯樂兒,確實是必須堅強的。
故事卻跳轉到了,為了撫平失去的痛,而開始著手寫作一個完全是藉著把現實倒反的方式呈現。
其實我覺得這個部分,媽媽、樂兒、弟弟的傷痛,沒有很深的著墨,讓人有些小可惜。
看這個故事的時候,總有種感覺片子太短了些,把很多東西省去了。
也許也算得上一種說故事的方法,然而卻失掉了一些感覺。
故事的時空交錯在兩個部分,兩個世界平行存在卻有交點,讓人感受到驚奇與錯愕。
這樣的錯愕是美麗又感傷的,畢竟當二十六歲的湯樂兒進到了盲眼爸爸的世界時,那種填補悲痛而強忍淚水的感覺,令人動容。
後來爸爸進入樂兒世界看著樂兒自殺那段,更是讓人鼻酸,一旁的「不准死」,還有心痛的感覺。
我自己覺得故事的交錯很簡單卻容易明瞭,並不如網路上所言難以理解。
兩個世界、交錯,到最後發現其實一切都是樂兒自己的想像。
失去父親,再失去母親與弟弟,這樣強大的哀傷,樂兒以寫作漸漸平復。
也許電影裡的動畫效果有些假,但是這無損我看這部電影的樂趣。
而人性的刻畫更是有種不經意卻深刻的感覺。
像是眼盲的爸爸,為了怕媽媽再次離開自己,刻意假裝不知道媽媽以鬼魂的形式回到自己身邊。
只是怕「說出口,一切便成空」,許多在曖昧中的男女,不也正有這種心情嗎?
電影運用奇幻的想像,去帶出人性,這令我感到驚艷。
也覺得如果有機會,在未來成為老師的時候,在生命教育這一塊上面,能播放這部影片。
其實用寫作撫平傷痛就可以了,並不需要用死解脫。
後來上網看了一些評論才知道,原來這部電影的導演韋家輝。
就是和杜琪峰導演一起拍「大隻佬」,還導過「我左眼見到鬼」。
這兩部都是我很喜歡的作品,從側面提點人性。
這也讓我再翻出「我左眼見到鬼」,真的覺得描寫死亡與放手真的很棒。
心痛,同時也心動。
然而在這樣的生活中,讓自己遊走思念邊緣,放縱自己的淚腺,未嘗不是件好事。
我們思念的缺口,思念的人,將因為我們,而「再生」。
留言列表